中文(臺灣)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康養旅遊發展的意見

全文约3905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為貫徹落實《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推進我省康養旅遊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發展康養旅遊,是構建我省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必然選擇,對促進我省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推進我省康養旅遊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 一、總體要求

###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提速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強省和中醫藥強省建設,暢通生態價值實現途徑,按照“特色化、品牌化、專業化、市場化”要求,充分挖掘我省康養旅遊資源潛力,完善康養旅遊設施,豐富康養旅遊產品,繁榮康養旅遊文化,提升康養旅遊服務,把康養旅遊培育成文化和旅遊產業的重要增長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康養和旅遊休閒需求,為全面建成現代旅遊業體系和“健康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 (二)基本原則。

堅持健康為本,服務大眾。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康養旅遊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大眾服務,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康養需求。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根據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和經濟水平,緊貼大眾康養市場,科學定位康養旅遊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和突破路徑,突出康養旅遊地域特色。

堅持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堅持康養與養老、旅遊、文化、教育、體育等跨界融合,堅持合力推進,實現康養旅遊設施互聯互通,康養公共服務體系共建共享。

堅持創新引領,市場主導。堅持市場導向,運用多學科多領域的新成果,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政策創新,推進康養旅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 (三)發展目標。

透過持續努力,全省康養旅遊產業體系基本完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品牌影響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國一流的康養旅遊目的地。到2025年,培育一批規模以上康養旅遊企業,建成一批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和引領專案,孵化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康養旅遊產品,培養一批康養旅遊高階應用型人才;康養旅遊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增加,成為我省旅遊產業的新增長點。

## 二、主要任務

### (一)構建有江西特色的康養旅遊產業體系。

**1.全力發展中醫藥康養旅遊產業。** 大力推進“藥、醫、養、遊”融合發展,加大道地藥材、原產地藥材保護力度,鼓勵藥食同源產品和保健食品用品的生產研發。加大熱敏灸等原創性中醫療法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重點打造熱敏灸品牌,出臺標準,培育成我省中醫藥康養旅遊的特色優勢。發展中醫藥康養衍生產品,完善配套產業。(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

**2.提升發展溫泉康養旅遊產業。** 溫泉度假全面融入健康管理理念,營造溫泉康養濃厚氛圍。加大溫泉資源保護開發力度。依託溫泉資源開展療養、理療的機構,在用地等方面按規定適用醫療機構的相關政策。科學適度發展溫泉康養地產,豐富溫泉康養旅遊產業體系。(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自然資源廳)

**3.持續發展森林康養旅遊產業。** 加大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的管理和保護力度,合理利用森林生態資源,優先發展森林康養旅遊產業。鼓勵集約使用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管理機構的功能用房、森林鄉村閒置房入股康養旅遊專案,建設康養旅遊設施。(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業局)

**4.加快發展避暑康養旅遊產業。** 大力發掘優質避暑旅遊氣候資源,高質量建設避暑康養旅遊目的地。充分利用原有住宅、空心村、老舊房屋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透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式推進避暑康養旅遊專案建設。(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

**5.創新發展文化康養旅遊產業。** 凸顯康養理念,發掘紅色文化、儒家文化、道文化、禪文化、中醫藥文化、陶瓷文化和名人文化中的康養元素,創新康養旅遊產品業態,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賦能文化康養旅遊,提升產業附加值。(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

**6.大力拓展運動康養旅遊產業。** 將健康、養生、運動融為一體,增強運動康養旅遊產業內生動力。打造運動康養城、生態文化體育公園等新載體,培育運動康養旅遊產業新業態。積極支援體育旅遊、戶外運動、電子競技等新興產業發展,培養“康養+運動”產業市場。以地方傳統特色體育專案為切入點,打造品牌運動康養賽事活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體育局)

### (二)構建有世界影響的康養旅遊品牌。

**7.大力建設康養旅遊目的地品牌。** 深耕本土特色,打造康養旅遊新地標,推出江西康養旅遊形象。挖掘康養氣候資源,持續建立“中國天然氧吧”“避暑旅遊目的地”“國家氣候標誌”等品牌。發揮廬山“世界名山”“夏季避暑、冬季溫泉”的獨特資源優勢,打造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康養旅遊勝地。發揮宜春市生態環境優良、溫泉資源豐富、禪文化深厚、避暑地眾多、“中國藥都”等資源優勢,打造成贛西生態康養宜居勝地。發揮贛州市客家文化、紅色文化、陽明文化和綠色生態優勢,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康養度假後花園。發揮上饒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和上饒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優勢,打造成全國康養旅遊新標杆。加快南昌市、萍鄉市、吉安市康養旅遊品牌建設步伐。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揚優成勢,打造各具特色的康養旅遊目的地品牌。(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8.大力建設康養旅遊節事品牌。** 繼續辦好“江西森林旅遊節”“樟樹藥交會”等活動,舉辦“國際康養旅遊論壇”,做響國際知名康養旅遊節事品牌。推出康養旅遊主題宣傳推廣月活動,線上線下,全方位宣傳推廣,打造全省康養旅遊節事活動的“金字招牌”。鼓勵各地創辦獨具地方特色的康養旅遊節事活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業局、省商務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 (三)構建專業化的康養旅遊管理體系。

**9.建立健全康養旅遊標準體系。** 大力推廣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標準,編制康養旅遊服務、管理、產品等方面的技術規範,推動全省康養旅遊標準化、規範化發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

**10.建立康養服務人員培養認證體系。** 規範康養服務職業技能評價,建立健全康養服務人才評價機制,開展康養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開展康養服務職業技能競賽,提升康養從業人員社會地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

### (四)培育康養旅遊消費市場。

**11.鼓勵醫療康復與康養旅遊融合發展。** 結合我省康養旅遊發展實際,根據我省醫保基金承受能力,將符合規定的醫療康復專案納入我省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責任單位:省醫保局)

**12.健全乾部職工“療休養”制度。** 完善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療休養”制度,帶動“療休養”事業發展,促進康養旅遊規範有序發展。(責任單位: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五)培育康養旅遊市場主體。

**13.鼓勵發展專業康養旅遊經營機構。** 鼓勵旅遊、健康等領域相關企業和機構專營或兼營康養旅遊。推動優勢康養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市場監管局)

**14.培育骨幹康養旅遊企業。** 推動康養企業、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與旅遊目的地融合發展,鼓勵全省三甲醫院與康養旅遊企業合作,開展康養旅遊業務。推進康養旅遊企業連鎖、聯合和集團化經營,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網路化發展。鼓勵依法依規成立專項康養旅遊組織和團體。鼓勵康養旅遊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特,培育一批規模以上康養旅遊企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民政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 (六)最佳化康養旅遊公共服務。

**15.推進康養旅遊配套設施建設。** 統籌推進康養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生態保護設施等建設,重點加強住宿餐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16.提高康養旅遊服務水平。** 引進先進管理理念,探索運用連鎖式、託管式、共享式、職業經理制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提升康養旅遊企業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安全防護和引導,強化應急處置,確保運營安全。(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

**17.培養康養旅遊服務人才。** 支援高校和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建設康養相關學科和專業,透過逐步擴大招生規模等形式,加快培養康養旅遊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鼓勵發展康養技師培訓機構,對康養旅遊講解員、康養旅遊療養師、康養旅遊服務管理等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

## 三、保障措施

**18.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由文化和旅遊部門牽頭、相關部門組成的康養旅遊發展合作會商機制,加強溝通配合,協同推進康養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將康養旅遊納入文化和旅遊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鏈“鏈長制”,加強統籌排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協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業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氣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醫保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體育局、省金融監管局等)

**19.強化用地保障。** 各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對康養旅遊專案用地依法依規予以優先支援。積極支援將符合單獨選址要求的重大康養旅遊專案納入國家或省重大專案清單,爭取使用國家配套計劃。涉及土地徵收的,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建立康養旅遊專案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康養旅遊企業。支援各類主體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等開發康養旅遊,鼓勵將清理出來的批而未用地按規劃優先建設康養旅遊設施。(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遊廳)

**20.加大政策扶持。** 按照國家規定,放寬康養旅遊專案准入標準,促進民間投資進入康養旅遊領域。鼓勵貧困地區發展康養旅遊產業,促進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支援返鄉下鄉人員、小農戶等參與康養旅遊服務工作。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統籌支援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省級層面透過產業基金設立康養旅遊子基金或對符合條件的專案進行直接投資的方式,重點支援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康養開發專案給予貸款支援。充分發揮我省“文旅貸”等創新性金融手段對康養旅遊企業的支援作用。(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市場監管局)

主题

#康养旅游

标签